指導五臟病癥的整體調理
行業(yè)資訊 2015-12-03 01:15:37
中土五行模式啟示對五臟復雜病證的處理,要綜合分析,整體調理,靈活應用臟氣升降及脾胃為樞理論,通過兼治相關臟腑來增強療效,構建整體調理的配方思路。如對下焦虛寒,小腹冷痛,宮寒不孕者,依據(jù)中土五行模式,不但要溫補腎陽,尚要升肝陽、溫脾陽,可在溫腎陽的藥物中加用升肝溫脾之藥以助腎陽升暖;對失眠多夢、心煩口瘡者,依據(jù)中土五行模式,在瀉心火時可兼清肺胃之火,瀉肺清胃之品可助清瀉心火。
中土五行模式啟示臨床調理臟氣升降失常時,應考慮脾胃之氣的斡旋和調節(jié)作用。脾胃居于中央,是臟氣升降的樞紐,脾氣健升有助于肝氣、腎氣的上升,胃氣和降有助于肺氣、心氣的下降。肝氣虛而不升時要兼補脾氣,腎陽虛而不能鼓動腎陰上濟時應兼補脾陽。心火盛而不降時應兼瀉胃火,肺陰虛而肺氣不降時應兼補胃陰。脾氣健升、胃氣和降則斡旋臟氣的升降運行。
太少陰陽四象體質理論源于《靈樞·通天》所說:“有太陰之人,少陰之人,太陽之人,少陽之人,陰陽和平之人。凡五人者,其態(tài)不同,其筋骨氣血各不等?!?/span>中醫(yī)學運用中土五行模式構建了太少陰陽四象體質理論。太少陰陽四象,即為四時:春為少陽,位東方,屬木;夏為太陽,位南方,屬火;秋為少陰,位西方,屬金;冬為太陰,位北方,屬水。
四象體質的表現(xiàn)與四時方位是一致的,與四時方位所配的臟腑也是相通的。太少陰陽五態(tài)人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和行為特征,除陰陽和平人外,少陽人、太陽人、少陰人和太陰人,都具有偏傾的人格特征和行為特征,此四象體質人的調養(yǎng),要調養(yǎng)與其所配的臟腑。另外,以心居中的中土五行模式,后經(jīng)朝鮮人李濟馬的改造,發(fā)展為現(xiàn)在朝鮮醫(yī)學中的四象體質醫(yī)學。